新闻中心

Michael Krumm/Lucas Luhr组合勇夺车手冠军 JRM Racing憾失车队冠军

分享到:

11月6日(星期日)圣路易斯赛道(阿根廷)

2011年度 FIA GT1世界锦标赛作为今年最后一战,在位于阿根廷的圣路易斯拉开帷幕,这也是决定冠军归属的一场比赛。但是在首圈中即出现多次意外,被事故波及的JRM Racing彻底失去获得车队冠军的可能性,最后无奈地接受了最终结果。

在前日举行的预赛中,夺得GT1车手冠军的#23 JRM Racing NISSAN GT-R力争以一场胜利为大获丰收的一年点上完美的句号,虽然曾一度眼看即将赶上从2号排位出发的赛车,但担任首发车手的Lucas Luhr(德国)在比赛中仅仅只过了数秒,就如通常圈道中出现的那样,在起步不久的长直跑道中展开激烈争夺之际,前方两辆赛车之间的轮胎仅仅发生轻微接触,导致五辆赛车受到事故波及,#21 JRM与同样来自日产阵营的#21 Sumo Power GT不幸成为这场混乱的牺牲品。

另一方面,仅剩的两辆GT-R赛车分别是从第15位起步、由Richard Westbrook(英国)驾驶的#22 JRM和从第4位起步、由Enrique Bernoldi(巴西)驾驶的#20 Sumo Power GT,这两辆赛车从比赛一开始的混乱状况中脱身,顺利上升至第4位(#22 JRM)与第12位(#20 Sumo Power GT)。由于安全处从赛道出来同时赶上进站维修时间,因此在这期间,上述的两辆赛车得以维持自己的排位。由于维修工作顺利开展,因此#22 JRM上升至第2位,#20 Sumo Power GT上升至第7位。最后由于#7Aston Martin受到赛车通过维修区的处罚,因此两辆赛车的排位分别再升一位。

如果#22保持以首位冲过终点,JRM车队即可夺得车队锦标赛冠军,眼看形势一片大好,但在剩下的15分钟内,由于对比赛开始的事故进行复核审查的审查委员会认定#22与由年轻车手驾驶的#7Aston Martin同样在安全车行驶中已经起步,因此对#22处以赛车通过维修区的处罚。

这时来自英国的Peter Dumbreck驾驶赛车从处罚区返回赛道时,已经稍微落后于Aston Martin。Dumbreck驾驶GT-R展开猛烈攻势终于超过了#7,在最后一圈还超越了#40Ford GT,最终夺得第8名。从该比赛所获得的积分结果来看,虽然JRM在车队锦标赛争夺战中比年轻车手成绩要好,但是距离第一却是一步之遥。

比赛之后,驾驶#23 JRM的车手Lucas Luhr表示虽然未能夺得车队冠军感觉很遗憾,但是在前日却夺得了GT1车手冠军,他说:“我们在2011年夺得了四场胜利,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完美的赛季,今年由于赛道情况非常适合GT-R,因此我们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即使面对据说有可能对我们造成不利的赛道,我们也能发挥出色,日产给我们提供了这么性能卓越的赛车,真的要对他们说声感谢。另外我还要对米其林与JRM的技师们表示由衷的感谢,能取得优异成绩,没有比这更加让人高兴的事了,我为我们团队夺得好成绩感到非常骄傲。”

Luhr来自德国的队友Michael Krumm也发表了自己的感言,他说:“我觉得这真是一个荡气回肠的赛季,对于我们而言银石赛道举办拥有特别重要意义的旅游者杯冠军争夺战比赛是一场重要的比赛,在保罗·李卡赛道(Circuit Paul Ricard)获得双重胜利获得锦标赛第一名是最激动人心的事情,而且之后我们一路高歌猛进,我想对Lucas Luhr、JRM、日产汽车表示由衷的感谢。”

另外NISMO宫谷正一社长也对获得世界冠军的两位车手给予了祝福:“虽然未能实现进军圣路易斯的目标,但是听到JRM Racing驾驶NISSAN GT-R获得FIA GT1世界锦标赛车手冠军的好消息,真是感到非常高兴,我由衷对James Ramsey、Nigel Stepney、Michael Krumm、Lucas Luhr、JRM车队的全体成员赠上祝福。正是在团队精诚团结的努力下,JRM与合作伙伴在短短的两年中成功夺得了世界锦标赛冠军,实现了终极目标,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他继续说:“这是日产首次获得的世界冠军,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NISSAN GT-R是首次获得赛道比赛世界冠军的日本车,从整体来看,我们的成绩值得大家骄傲。另外,除了GT1,SUPER GT(GT500)、ILMC(LMP2)、LMS(LMP2)、宝珀耐力赛(Blancpain Endurance Series)(GT4)之中也获得了数个冠军,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也夺得了LMP2级别的优胜奖,这一年真是堪称波澜壮阔,我在此向一直给予我们大力支持、来自全球各国的日产粉丝表示由衷的感谢。”

继续但不同意

日产中国官网将使用Cookie技术为您带来更好的网站体验,如果您浏览此站点,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该技术。更多内容请参阅 《日产中国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