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日产设计新闻简报-第4册

分享到:

左右不对称的美学

立体设计诞生的秘诀


置身于繁忙的工作中,在员工食堂,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思考。想要生产一款既能享受如此悠闲的氛围,但又历尽20年仍不失新鲜感的基本车型。不同于以往在欧洲销售的常规汽车,而是作为日本独创设计的汽车。在日本,骑自行车的人群特别多。为了能使不擅长骑车的人也能安心驾驶,突发奇想,如果将汽车后窗加以不对称设计岂不是很好。

上一代的立体外观设计,是源于桑原弘忠设计的左右不对称款式原案诞生的瞬间。

但是,将备忘录上潦草写下的素描交给上司过目时,呀,快点工作吧没有当成一回事。即使素描作品得到认可,进入提案通过阶段,也被误认为左侧和右侧使用的是不同的方案。这项独特的方案,经过几番周折,终于得以实现。入社十余年,如果这项提案不能通过,就考虑跳槽了。与此相反,如果哪家公司能够实现这个方案,相信合作之后,公司氛围将会焕然一新,同时也能提升设计部门在公司中的地位。


3超越前代传承精神

2000年进入日产时,刚开始接待我,参观公司的是桑原先生。那时,上一代的立体车型开发已进最后阶段。我决定自己也要尝试着从事这个项目。自从与桑原邂逅之后,担任新型立体车型外观工作的John Sahs,对立体设计项目产生了兴趣,且自己购买了上一代的立体款汽车。用他自己方式,领悟其独特的世界理念。

据说实际设计新型车型时,与一般汽车相比,关于理念挑战的议论持续了很长时间。想到当初的外观,就是电脑太阳眼镜。

想赋予它酷酷的感觉,但又觉得缺少些什么。讨论制作原始尺寸模型的比率那时,感觉就像是四肢着地,坚持不懈的小犬。最初,还有人称它为日本小犬,在独特且迷人的立体形象方面,一致认为用虎头狗更合适。而且,特别想为虎头狗带上太阳眼镜,增加些趣味。

另外,决定将新型立体车型投入全球市场后,如果沿用左右不对称设计,则必须准备六种嵌板,用于制作后窗及侧面和车顶的外板。由此就很难预算成本。但是,从最初阶段开始,左右不对称设计就不能缺少立体性,要勇于向困难挑战。

而且,原来标志性的造型赢得了很多粉丝。亲手颠覆上一代的模型,所承受的压力可见不一般。大幅修改,或者过分保守,都有可能不被客户接受。充分相信自己是超乐天派的萨斯,也抱着同桑原一样的心里准备。如果提案不能通过,就提交辞职。

内饰的奇想来源于舒适感

担当内饰设计的早川忠将说,在长假旅行中想到了好主意。当然,每天绞尽脑汁的想,还是没能想到很好的主意。那是提案期限即将临近,夏休时的事情,一天到晚泡在旅游地露天阳台的按摩浴缸里喝啤酒,想着为什么不能通过内饰设计来展现这样一款舒适的汽车呢。假期结束后,提交了一份素描,如同在按摩浴缸里装入沙发一样。

John不同,当时抱着很随便的心情去做的(笑)。坦率地说,想都没想过,这个提案会被采用。这个设计的概念词---按摩浴缸休息室,最终被写入了目录。

对于修改展示舒畅弧线的内室,他这样说到。立体空间的价值在于,尽可能小型充实且宽敞。与迷你巴士和轻便汽车不同的是,让人奇妙地感受到宽敞感。我想让这一价值观成为现实。这样一想,我首先将仪表盘和阀的调整,简单地作了垂直水平的处理,利用工程技术,削去棱角。就可以表达出按摩浴缸休息室的概念,那样就能完成了。费劲心思力求做到,大型化称之为爱情沙发的座椅,另一方面又让车内四人都能感受到宽敞与舒适。

有机曲线和天鹅绒般材质的沙发,让几代人,都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复古情怀。起初的想法,是突然想到70年代后,那是初中一年级刚开始的时候,去过的附近的一家用叉子喝茶的地方。一位大叔戴着落伍嬉皮士一样的园眼镜,简单地并排着棉绒凳子,陈旧的吉他放在桌子上。这样的感觉,几代人都感觉很怀念,而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反而很新鲜。就是那个时侯,颜色和材料设计团队,建议使用经过褶皱处理过的天鹅绒质地,我想,就是这个了。实际上,也从那儿得到的灵感。

其实,上一代的车型,已受到男女老少的青睐,为广大的消费者所接受。早川希望进一步开发,能够满足世界各地用户需求的第三代车型。日本开发的称之为一滴的立体车型,在世界各国的马路上广泛使用,让人们觉得,原来还有这么轻松自在的汽车啊。正因为如此,就算遇到堵车,或者被人强插进来,也很难焦躁不安了,正好在车内稍作休息。是使用灵活和采光都是别具一格的东西。新型立体外观、内饰各处的特质波纹,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投入市场时,汇聚成和平的概念,它的宽松、联系、快乐的价值观,是设计项目全体人员赋予它的。

桑原这样回忆到,如果在通常气氛沉闷的董事会议上,让人招呼着,请在门外打好领带,参加会议,或者没有实际意义的会议室地板上,散放着各种颜色的网球靴,偶尔开会那天正好是214日,再现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剧中使用的巧克力的包装,同资料一起发给在场人员。即使没有深刻的含义,耍小花招,让在场的人禁不住“扑哧”一声笑出来。即便是这样,也要费尽心思让人了解到立体型车的世界观。

负责设计部门的常务执行委员中村史郎,自上一代延续至今的立体世界观,向海外市场宣传介绍时,引证平安画卷,这样总结到:在欧美地区,从以前开始,说到移动手段就是马车。这个印象被沿用之后,出现很多轻便的,宛如在奔跑的汽车。另一方面,日本则象这幅画上画的那样,把牛车作为移动手段,宽敞舒适,注重的是如何舒适地度过移动的过程。立体车型,可以缓解这种紧张感,可以说,相当于现在SLOW CAR的说法。

期待着源自日本的“和平的”SLOW CAR这一说,能否被全球所接受。

桑原弘忠(Hirotada Kuwahara

1971年出生。毕业于东京交流艺术专业学校汽车

设计专业。1994年进入公司。负责第2代立体车型的外观、第3代立体车型概念的策划。亲自参与设有低密度六根木立体亭的设计。

约翰萨斯(John Sahs

出生于1968年。美籍越南人。1992年毕业于美国艺术中心·高等专科学校·设计专业。曾进入过欧洲制造企业,于2005年进入公司。曾负责2001年东京汽车展览会「GT-R理念」的内饰和2003年东京汽车展览会「宁静」的外观设计。

早川忠将(Tadamasa Hayakawa)

1966年出生。毕业于日本大学艺术系设计专业。曾进入过其他汽车制造公司,于2005年进入公司。负责本次立体车型的内饰。

继续但不同意

日产中国官网将使用Cookie技术为您带来更好的网站体验,如果您浏览此站点,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该技术。更多内容请参阅 《日产中国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