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4日,北京)近日,“日产筑梦课堂”走进日产品牌专营店系列活动于上海、广州、成都、杭州、北京五座城市同时开启。来自当地的数百位消费者及其适龄子女参与其中,通过体验趣味生动的内容与动手实践,在丰富汽车相关知识的同时,亲身感受日产汽车的独特魅力。截至2018年底,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及杭州的近百家专营店将陆续开展“日产筑梦课堂”系列活动。
日产筑梦课堂走进专营店系列活动正式开启
“日产汽车致力于助力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扩展少年儿童的视野,通过汽车文化和知识的普及引导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最终为中国产业界未来的人才培养贡献自身的力量,”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传播管理总部总监吴为人先生表示:“日产以全球先进的STEAM教育理念为核心开发的‘日产筑梦课堂’项目,今后将依托日产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及其强大的经销商网络,推广到更多地区,令更多的少年儿童及消费者体验汽车和科学知识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日产筑梦课堂”于2013年在中国正式启动。通过不断地创新,授课内容,方式和渠道不断提升。
作为日产汽车旗下最优秀的公益项目之一,其不断创新的教学内容获得了参与项目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日产筑梦课堂”以全球最先进的STEAM※ 教育理念为课程设计理念,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领域相关知识于一身,并通互动和动手制作的形式进行展现。截至目前,“日产筑梦课堂”已相继推出包含汽车文化、制造、环保、喷绘、设计在内的五大类别教室。在未来,“日产筑梦课堂”还将推出“驾控教室”等全新课程。
目前在全国各地共有170多所小学采用该课程进行授课,并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参加课堂的学生总人数75,000余人,其中超过61,000名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相关汽车文化和知识。授课内容也从最初的制造教室、环保教室,汽车文化教室,增加到设计教室、喷绘教室等新课程。 从今年开始“日产筑梦课堂”应社会各界的要求,从学校走向社会。通过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紧密合作,它的身影已经出现在北京汽车博物馆,各地的主要车展以及日产品牌专营店,一切旨在通过更丰富的渠道令更多的青少年受益。预计在2018年底,“日产筑梦课堂”项目受益人数将达到20万人,至2020年这一数字将超过100万人。
日产筑梦课堂走进专营店系列活动正式开启
“日产筑梦课堂”是日产汽车持续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项目。 随着“日产筑梦课堂”推广渠道以及内容形式的不断创新、拓展,未来将有更广泛的受益群体被纳入到该项目之中,在汲取汽车相关知识的同时享受汽车所带来的无限乐趣。
※ STEAM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数学(Mathematics)。STEAM教育就是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教育。
日产汽车在中国:
日产汽车在中国的发展始于1973年,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日产汽车在中国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日产汽车在华的全资子公司与日产汽车公司一起管理在华投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作为日产汽车与东风汽车公司成立的合资企业,旗下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东风英菲尼迪汽车有限公司和东风启辰汽车公司分别负责日产品牌、英菲尼迪品牌和启辰品牌乘用车业务,郑州日产汽车公司则致力于成为轻型商用车(LCV)领域的专家。2017年,包括进口车、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在内,日产汽车在华销量超过150万辆。
更多关于日产汽车在中国的新闻信息,欢迎浏览日产中国官方网站及微博、微信:
![]() |
关于日产汽车:
日产汽车是一家拥有丰富产品线的全球性汽车制造商,旗下拥有60多款日产、英菲尼迪及达特桑品牌车型。2017财年,日产汽车在全球的销量超过577万台,净收入达到了11.9万亿日元。2017年4月1日,日产汽车公布了其新中期事业计划—“Nissan M.O.V.E. to 2022”,该计划旨在帮助日产汽车公司在2020财年前收益实现30%的增长至16.5万亿元,产生累计2.5万亿日元的现金流。作为“Nissan M.OV.E. to 2022”的一部分,日产汽车公司将凭其全球最为畅销的电动汽车-日产聆风进一步扩大其在电动车领域的领军者地位。公司总部设在日本横滨,经营范围覆盖亚洲及大洋洲,非洲、中东及印度,中国,欧洲,拉丁美洲和北美洲六大地区。日产汽车在全球拥有24.75万名员工。1999年,日产汽车与法国汽车制造商雷诺成为战略合作伙伴。2016年,日产汽车收购三菱汽车34%的股份,雷诺集团、日产汽车、三菱汽车组成了全球最大的汽车联盟,2017年全联盟销量超过1,060万台。
更多关于日产汽车的产品、服务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信息,欢迎浏览日产汽车新闻网站nissan-global.com,或关注日产汽车的LinkedIn账号获取更多资讯。
日产中国官网将使用Cookie技术为您带来更好的网站体验,如果您浏览此站点,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该技术。更多内容请参阅 《日产中国隐私政策》 。